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衡水内画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衡水内画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深为世人所重。 其作品豪爽奔放,富有诗情画意,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
2006年5月20日,衡水内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5。
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与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鼻烟是将烟草精工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赫黄色粉末 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有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传入中国。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已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人们嗜好鼻烟,并且"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1696年,极好鼻烟的康熙帝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设工大臣和外国使臣。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乾隆年间,鼻烟壶制作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等。咸丰年间《鼻烟歌》中写到"凤凰鸾鹤擐 雀凫,麒麟狮象蛟龙鱼。仙山楼阁烟云嘘,泉石卉木蛙蜢俱。"鼻烟壶从选料、工艺制作、修饰装潢已无所不俱,其材质涵盖金属、玉、石、陶器、料器、有机物六大类,工艺内容包括了传统的写、画、雕、刻、镂、錾、烧、焊、凿、磨、镶、嵌、铸、错、粘、漆及模压技术,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饮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