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桥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江苏无锡地区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从问世已有近140年历史,为无锡著名的三大特产之一。
三凤桥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前后),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庄(三凤桥肉庄的前身)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改进,味道得到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
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市,青山绿水, 人杰地灵。作为“江南一绝”和无锡三大特产之一的“无锡肉骨头”, 相传是济公和尚为了报答三凤桥肉 庄老板的施舍,而献出配方烹制成的,从此无锡肉骨头以色泽酱红、 香味浓郁、骨酥肉烂的独特风味, 连同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使三凤桥肉骨头名声大振,百年不衰,红颜不改。
关于三凤桥酱排骨,有这么一个传说。
无锡城内有座大石桥,桥墩下河滩上,很多年以前,不知谁丢了只破石臼在那里。年长日久,破石臼里积满了垃圾、长满了青苔. 有一天,有个江西人摇船到江南来寻宝。小船在桥下,江西人无意中发现了那只破石臼,横看竖看、左看右看,不禁失声惊呼起来:“有缘千里来相会,宝贝滚到眼前来。”他连忙上了岸。
桥边有个豆腐店,老夫妻两个做做小生意勉强度日。那个江西人寻上门来,一脚踏进店堂,就问老老:“老伯伯,桥墩下那只破石臼是啥人家的?”老老见问的是那个破烂货,感到奇怪,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声:“这还是我太公那一辈丢在那里的哪。”江西人二话没说,忙拿出两块银子朝桌子上一放,朝老老连连点头:“好好好!我出五百两纹银买你家这个破石臼,今天先付十两作定金,十天后我带足银子来取货。”老老听了吓一跳,一个没人要的破石臼值这么多钱,真是天上落下来的财饷!便一口答应了。江西人乐滋滋地走开了。